当前位置:牛搬家 >>> 资讯 |
据统计,国内发生数量最多、分布范围最广、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就是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这三种,从全国范围来看,各地皆有分布,特别是中西部、西南部、东南各省,以川滇山地、秦岭、云贵高原、黄土高原、祁连山、太行山、燕山和长白山等地区为最多。北京也是发生地质灾害较多、较严重的城市之一,存在着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。
突发地质灾害隐患,
北京有近六百处
北京地区受地形地质条件复杂、断裂构造发育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条件的影响,加上上千年人类活动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,存在泥石流、滑坡、崩塌、采空塌陷、地裂缝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。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,曾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、交通水利和旅游设施、植被景观等造成一定的破坏。
据2010年7月核查统计,北京地区共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597处,其中崩塌隐患点290处。另外还有不稳定斜坡隐患点62处、地面塌陷隐患点23处、滑坡隐患点2处、泥石流隐患点220处,全市有10个区(县)、64个乡(镇)、242个行政村、32条道路、50个景点等受突发性地质灾害威胁。
2012年北京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478处,其中崩塌灾害点321处,崩塌灾害易发生的区县有房山区、门头沟区、昌平区、密云县、平谷区、延庆县和怀柔区。
统计数字来看,1950年至2009年的60年间,北京辖区内因泥石流、崩塌、采空塌陷灾害造成死亡的有600余人,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。目前北京地区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、大型的地质灾害分别有2处和8处,均为泥石流;灾情为中型的地质灾害有2处,其中崩塌和地面塌陷各1处;灾情为小型的地质灾害有222处,其中泥石流205处、崩塌14处、地面塌陷3处。
门头沟国道曾塌方,
落石重达五十吨
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总觉得地质灾害距离我们较远,事实并非如此,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孙艳林说,在京郊的西部北部山区,由于建设年代较早且设计等级较低,运营多年的公路存在着安全隐患,近年来已多次发生滑坡、崩塌等事故,给人们的正常出行造成影响。私家车的普及,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,使一些以前人迹罕至的路段如今变成了热点景区,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公路管理部门的头等大事。
孙艳林告诉记者,近几年北京发生的几处影响较大的塌方阻路事故:2005年8月,密云琉辛路30.7公里处发生严重的山体坍塌,土石方坍塌总量约1.5万立方米,坍塌边坡高度超过100米;2006年7月,怀柔111国道92公里处发生塌方,坍塌总量约1500立方米,巨大的山石滚落下来阻断了道路;2006年8月,房山108国道56.2公里处发生塌方,坍塌总量约450立方米;2011年5月,门头沟109国道87公里处发生塌方,坍塌总量约400立方米,巨石重达50吨。另外,滦赤路、101国道等其他路段也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公路边坡坍塌事故。
通过对发生崩塌地段的地形、地貌和地质条件等进行实地调查,发现这些地方绝大多数为岩质坡,坡面岩石裸露,植被稀疏,不足以起到固坡作用;且岩石坡面一般很陡峭,可达70°以上,部分直立或外倾,由于施工时未采用光面定向爆破,坡面很不平整,犬牙交错,分布较多裂隙,加速了岩体的风化,对坡体的长期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。此外塌方发生的时间一般在连续几天的强降雨之后,表明外来水源是导致边坡垮塌的重要因素。
孙艳林说,崩塌产生的形式多种多样,北京山区公路边坡多为倾倒式崩塌,滑坡多发生在松散体沉积区或岩石风化严重区域,在暴雨等因素影响下,坡体自重增加,静水压力增加,强度降低,沿软弱滑动面发生失稳破坏。
北京地区公路村村通,山区道路年久失修,边坡隐患较多,对占绝大多数的浅层坍塌可采用主动防护网进行防护,固定有剥落倾向的岩质坡;少量可能存在深层滑移的边坡则需要采用锚索框架的加固形式。孙艳林建议为避免存在的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隐患,一方面建立日常人工巡视制度,同时选择重大病害隐患点,建立地表大地变形监测网,进行实时监测。 本报记者 蔡文清 J177
链接
北京地质隐患分布
泥石流
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、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,其形成原因复杂、暴发突然、危害性极大。北京山区泥石流以延庆县东部、怀柔区中部、密云县北部、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及房山区大石河流域最为集中,其时间分布和活动强度与洪水活动周期相一致,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。
崩塌
目前北京地区有崩塌隐患290处,其中中型27处、小型263处,主要分布在密云县北部、怀柔区中部及房山区大石河等地区。1949年后崩塌已造成70多人死亡、200多间房屋被毁。
滑坡